肺气肿在中医中属“肺胀”“喘证”范畴,其本质是“本虚标实”——肺、脾、肾三脏亏虚为本,痰浊、血瘀、寒饮或热毒互结为标。阴虚或阳虚并非肺气肿的固定标签,而是随病情阶段、体质差异动态变化的证型。
阳虚型肺气肿多见于病程长、反复发作的患者。肾阳虚衰导致纳气无权,气浮于上,表现为喘息气短、动则加重,伴畏寒肢冷、夜尿频多、痰稀色白;肺阳虚则寒痰内生,咳喘无力、痰多清稀,冬季或遇冷时症状加剧。这类患者需温肾壮阳、化痰平喘,常用金匮肾气丸、小青龙汤等方剂,辅以艾灸关元、气海等穴位温阳固本。
阴虚型肺气肿则多因久病耗伤阴液,或热毒灼肺所致。患者常见喘促气短、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,伴面红烦热、潮热盗汗、口咽干燥,舌红少苔。治疗需滋阴润肺、纳气平喘,方用百合固金汤、生脉散加减,配合针灸太溪、三阴交等滋阴穴位。
临床中,肺气肿患者常虚实夹杂:早期以气虚为主,或气阴两虚;后期气虚及阳,甚至阴阳两虚。例如,长期吸烟者多兼痰热壅肺,表现为黄痰、胸闷;而老年人则易因脾肾阳虚导致水饮内停,出现浮肿、心悸。因此,中医强调“辨证施治”,通过望闻问切精准判断阴阳虚实,而非简单贴上“阴虚”或“阳虚”的标签。
发布于:北京市辉煌配资-杠杆配资公司-线上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